中醫概念下的養生氣功
|
||
中醫脫胎自道家的養生修練觀,視人體為一小宇宙,宇宙的一切信息類似壓縮檔的方式儲藏在人體內,故人人平等,了無缺憾。正常的身心機能必須和天地萬物的變化規律相彷彿,具有同樣的陰陽起伏、五行生剋等面相和機制,共同維繫身心的健全和諧。 養生即生命養護,欲正確養護生命,先要具備正確的生命觀。生命到底是什麼?古人認為人得乾天一氣而有此生命。此氣可化成陰陽、水火,以運轉四肢百骸,更藉天之五氣、地之五味繼續安養此生。 天地陰陽、四時之變化,能順應其規律者,必可族群繁昌,而逆之者必遭摧折夭亡。《黃帝內經》上說「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陰陽,和于術數,食飲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」。更進一步敎人趨吉避凶,如「虛邪賊風避之有時,恬澹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」。 個人從研究及修行的體驗中發現,生命可區分成四重相態。軀體是物質態,體力是能量態,生理和心理的指令則是信息態,下指令的是心靈,它是眾多生命功能的群集,共同扮演生命主宰的角色。任何相態發生異常時,即顯現疾病的症狀,因此各相態皆有其重要性,養生之道似乎不宜忽略或偏執少數相態。但就主從關係而言,上層相態能帶動下層相態,反之則不易,故本末輕重之分即不言可喻。 欲完整掌握養生之道,練氣功可謂允執厥中,既不漠視心靈的洗滌,也不怠慢軀體的關照。然而氣功為何?其實,氣功是自我鍛練的一種養生保健法。鍛練者必須以意識為主導,整合調息、調身和調心三方法,排除身心障礙,以尋找其協調性。經由氣功的鍛練,可以開發生命的潛能、獲得強身治病、開啟智慧和了解生命的效果。 何謂調息、調身和調心?要領又為何?調息是調節呼吸,在尋找最自然、最流暢的氣息規律,讓呼吸深長化。調身是調節肢體,尋求肢體的端正、放鬆、柔軟和協調,使全身表裡、上下、左右皆緊密、順暢聯繫。調心是調節心念,目的在簡化思慮,專一靜心,讓心地維持光明純淨的狀態。以上即氣功三調及其要領。 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上也列此三調,「載營魄抱一,能無離乎﹖」即調息;「專氣致柔,能如嬰兒乎﹖」即調身,而「滌除玄覽,能無疵乎﹖」即調心。在第十六章,老子又說到「致虛極,守靜篤。萬物並作,吾以觀其復。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。歸根曰靜,是謂復命。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凶。」明確地敎我們如何歸根以養護生命。 歸根之謂有大有小,大歸根即一輩子生命學程的起承轉合;中歸根即一年四時的生長化收藏;小歸根即一日晝夜的起居作息;息歸根即一呼一吸的氣息出入;念歸根即刻刻心念的無常生滅。可見歸根在合、在藏、在息、在入、在滅,一言以蔽之,在靜。 中醫本乎道家生命修持、提煉的經驗和概念而生,因此「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」之道,可在氣功三調的修煉中,自我慢慢體驗和領悟。一旦能夠歸根,身心必然健全如常,又何愁危殆之患?
|
||
漢儒文教基金會,台北市衡陽路36號6樓之一,電洽02-2311-2728 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,03-4638800#2490或2492 |